有网友经常在论坛上询问会计凭证。然而,由于答案千差万别,有的甚至散布错误,有的网友对此知之甚少或接受了错误信息的引导。今天,小编就以企业为例(不涉及其他单位)来梳理会计凭证的是非。

1、 什么是一般会计证书?

所谓“会计凭证”,是指会计凭证中的原始凭证。

那么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,实践中有哪些具体的原始文件呢?

45医院、学校等专用收据;

8公司内部工资单、奖励单、付款单、收款收据、成本核算信息、物流信息等。资产被盗报警信息、法院判决书(判决书、调解书)等。

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想法。在实践中,我们会遇到各种奇怪的原始文件,需要具体分析。

2、 只有正式发票才能交代是真的吗?

由于我国税务管理在很多情况下过于依赖“票控税”,一些会计新人产生了会计必须看发票才能记账的误解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。

会计的重要职责之一是真实反映经济业务。有些经济业务本身不需要发票。

收据、借款单、合同和银行收据可以作为记帐的依据。如预付定金、支付欠款、资金拆借等。

例如,企业双方签订合同,但一方不履行合同的,法院将裁定或判决违约方向守约方支付的违约金。此时,由于不涉及税收,支付违约金不涉及发票。但是,双方可以根据法律文件和银行收据记帐。

所谓特种票据,是指除税务发票外,经国家或者税法批准的票据。具体来说,有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专用收据、军队和武警收据、医院和学校收据、银行费用、邮政费用、铁路费用(含火车票)、航空公司费用(含机票)等。

这些特殊票据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,而且大多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。

因此,这些专用票据虽然不是税务发票,但在实践中可以起到与发票相同的作用,而且大部分可以在税前扣除。

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产生的内部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凭证。

如按规定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,可以作为折旧入账的依据;原辅材料领料单是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最重要的依据,也是“生产成本”等科目会计分录的依据之一。

企业的工资、奖金、补贴等是会计处理“应付职工薪酬”的最重要依据。

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对外投资的决策是会计处理“长期股权投资”的必要依据。当然,在股东分红问题上也需要这样的决议。

内部控制程序产生的所有与资产减值准备、资产盘盈、盘亏处理等有关的数据,是这些会计业务或会计分录的必要依据。

企业的内部资质可能因企业规模和管理模式而异。

3、 只有正式发票才能税前扣除,这是真的吗?

其实施细则从未规定必须在税前扣除正式发票。有关税前扣除的规定很多,但规定税前扣除前必须有正式发票。我的理解是,大多数情况下所涉及的货物或服务都是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应税范围。例如,成本所消耗的存货可以税前扣除的,应当有正式发票;发生的费用属于增值税或者营业税应税范围的,应当有正式发票。所涉及的成本、费用不属于增值税、营业税应税范围的,不需要开具正式发票。

这个问题不能一概和内部控制要求。

在大中型企业,一般管理规范或预算管理,企业有相对规范的分级授权制度,财务报销一般按分级授权制度办理。财务报销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部由“老板”签字;同时,在管理规范的企业,财务报销将按照分级授权制度办理,

一般分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,两者的签批程序也不同。

在许多小型民营企业中,老板出于对企业的控制,更喜欢强调自己的“一支笔”在企业内部的落实。没有老板的签字,他不能报销。这也是很多人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。

总之,与会计相关的凭证很多,税前扣除的原因和条件也很多。要积累日常知识,不断扩大知识储备,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中与会计凭证有关的各种问题。